5月19日,京津冀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高峰论坛举办。菲特(天津)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南开大学、先进计算与关键软件(信创)海河实验室及新一代工业智能科技(天津)有限公司,正式发布天津市首个以“信创安全+工业AI”为核心的工业智能化信创平台(以下简称“信创平台”)。这一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成果,标志着我国工业AI技术向规模化落地与自主可控迈出关键一步,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全新动能。
一、立足国家战略需求,产学研协同破解工业AI落地难题
当前,我国工业AI技术即将从“示范应用”进入到“规模复制”的关键阶段,但数据安全风险高、技术底座依赖进口、场景落地成本大等痛点亟待突破。“工业AI的真正价值,不仅在于技术先进性,更要确保工业与AI技术融合时智能化底座的安全可控。”
为破解行业瓶颈,四方团队历时一年攻关,以“安全自主可控”和“规模化复制”为核心目标。南开大学依托人工智能、材料学等学科优势,提供跨学科研究与人才支撑;信创海河实验室整合飞腾CPU、麒麟操作系统等优质信创资源,筑牢技术底座安全根基;菲特与新工智能科技则聚焦工程转化,推动创新成果快速产业化。
信创平台通过四大硬件平台(光电计算成像、智能计算、智能传感、激光及太赫兹技术)与六大软件平台(视觉开发、AI大数据算法、光学算法、智能控制、AI图像算法、工业系统),以低代码开发降低企业应用门槛,同时构建全信创化底层技术模块,覆盖CPU、GPU、工业控制等核心环节,确保上层应用的安全可控。
二、四大核心优势,重构工业AI价值闭环,筑牢安全防线
➣ 信创底座护航数据与供应链安全。
平台采用国产化芯片与操作系统,从源头破解供应链安全隐患,确保技术自主可控,规避“卡脖子”风险。
➣ 跨学科融合提升AI可信度。
通过南开大学等高校的交叉学科研究,构建“数据-知识”双驱动模型,实现AI决策全流程透明化。
➣ 低代码开发与模型优化降低成本。
低代码开发与模型优化降低成本。依托四大硬件平台与六大软件平台的低代码开发模式,降低AI应用门槛,助力企业快速实现技术转化。
➣ 数据闭环与数字孪生挖掘场景价值。
数据闭环与数字孪生挖掘场景价值。平台已积累10亿条闭环工业数据集,覆盖200多个工序,结合数字孪生技术实时监控产线,提前预警设备故障,精准定位生产痛点,推动AI从“能用”到“好用”跨越。
三、工业大模型赋能构建智能控制新范式
平台引入天津市首个基于信创底座的菲凡工业大模型,该模型已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,在天津、广东车企实现规模化应用。大模型作为“智能中枢”整合跨领域知识,调用2000余个细分场景小模型(如机理模型、数据模型),形成“大小模型协同”技术路线。
此外,平台打造的PMI数字孪生平台,通过虚实联动实现生产参数动态优化。某医药企业借助该平台将生物发酵过程调控精度提升40%,推动生物制造从“经验驱动”向“数据驱动”转型。
四、聚焦四大制造领域,助力新型工业化
平台将重点服务离散制造、流程制造、生物制造、循环再制造四大领域:
➣ 离散制造:在汽车、航空航天、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,采用工业级机器视觉系统实现智能化质检,通过AIoT平台实现设备预测性维护与能效优化。
➣ 流程制造:面向化工、制药等行业构建全栈国产化传感网络,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工艺参数动态优化。
➣ 生物制造:部署多参数生物传感器(覆盖pH、溶氧、生物量等8类指标),建立实时反馈控制系统,使发酵过程参数波动降低。
➣ 循环再制造:应用AI视觉引导拆解机器人实现核心部件精准分离,通过智能化解决方案推动资源高效回收利用。
未来,平台将深度融入天津“建设先进研发制造基地”的战略布局,依托本地信创产业集群、高端装备制造优势,以“技术+场景”双轮驱动,加速工业AI技术的规模化落地。
随着四方合作的深化,一个以天津为创新策源地、辐射全国的自主可控工业AI新生态正加速成型,为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探索出一条“技术自主、场景适配、安全可控”的区域协同创新路径贡献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