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29日,由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、苏州高新区管委会、长三角智能产业百人会联合主办的“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创新大会”在苏州高新区顺利召开。大会汇聚了专家学者、产业领袖及行业精英,共同探讨“人工智能+”的融合创新路径,为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、南开大学原校长龚克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天津大学教授姚建铨,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、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,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、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原副主任黄翊东,苏州市政协副主席、工商联主席周俊;苏州高新区领导沈琰、杨亮,国内知名高校、科研院所、科创企业代表等参加活动。菲特(天津)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江洪受邀出席并发表观点。
一、专家领衔:太赫兹技术,探索制造业的未知领域
作为光电子领域的权威专家,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早在20多年前便投身于太赫兹技术的研究浪潮。太赫兹具备光子能量低、脉冲宽度窄、穿透性强、频带宽、抗干扰能力强等特殊属性,被誉为“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技术”之一,在电子、信息、生命、国防、航天等领域备受青睐,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前沿技术高地。
姚院士分享了太赫兹技术在通信与雷达、工业检测、生物医学等场景的应用,从 6G 通信的迫切需求,到太赫兹无损检测在汽车零部件、薄膜厚度检测等工业领域的应用拓展,再到生物医学领域与超表面相结合的创新尝试,太赫兹技术正逐步走出实验室,迈向产业化应用的关键阶段。他提出未来应加强顶层设计等建议,以助力中国在全球太赫兹领域领先。
二、菲特实践: 生成式AI驱动的工业质检范式革命,从缺陷检测到全流程质量优化
三、院士工作站:前沿技术融合,探索工业智能的创新路径
在技术融合层面,菲特积极推动新兴技术领域的协同创新,特别是光学、太赫兹技术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。菲特联合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成立院士工作站,双方在汽车制造(多漆层厚度测量)、航空航天(隐身涂层厚度测量及浅表裂纹缺陷检测)、生物医药(中西药成分分析)等领域展开前沿合作,拓展了太赫兹与光学技术在工业场景的应用边界,为智能制造提供创新解决方案。
本次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创新大会的圆满举办,不仅为行业搭建了集交流、合作、创新于一体的高端平台,更向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注入强劲动能。
未来,菲特将继续以技术创新为引领,推动关键基础技术的创新应用,形成贯穿产品需求、能力建设和行业进步的良性循环,支撑产业链高质量发展。